一、封面
封面为必选项,其格式和编辑要求如下:1、封面一律使用河南农业大学统一设计的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格式。
2、论文题目应输入在相应的“题目”栏目中,为3号黑体字,如字数过长可排为两行。
3、论文有副标题时,应输入在“题目”栏目中,原则上需要与正标题分开,排为两行(但正标题过长,达到两行时不要安排副标题),在副标题前加破折号“——”,为3号黑体字。
4、论文的正副标题不宜过长,两者相加字数原则上不超过20个字。
5、学生姓名、导师姓名为两个字时,可在中间插入两个空格;超过两个字不需要插入空格。
二、扉页
1、参照扉页格式,论文提交日期、学位授予日期暂不填写。2、字体3号中文宋体、英文Times New Roman
三、承诺书
参照本校专用《河南农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、使用授权及知识产权归属承诺书》格式。论文最终提交时需要研究生和指导教师本人签字。四、中文摘要
中文摘要为必选项,其格式和编辑要求如下:1、另起一节。摘要是对论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和提炼,字数控制在800字以内,占1页。
2、中文摘要的标题为“摘 要”(字间空两个字符),3号黑体,居中,上面空一行,1.5倍行距。
3、摘要包括以下内容:
(1)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,即作者选择本论文所涉及课题开展研究的目的和理论意义、实际意义。
(2)论文研究内容,即论文的中心思想。
(3)论文的框架结构,即论文的段落大意。段落大意的表述必须使用陈述句,不能只使用词组或直接套用标题。
(4)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,一般指实证研究方法、案例分析法、实地调查法或规范研究方法(MPAcc论文一般不单选用规范研究方法)。
(5)论文的研究成果或拟解决的问题,要重点说明本文的创新观点和创造性成果。
4、摘要内容的格式为:首行缩进2字符,内容用5号宋体,行间距20磅。
5、为便于文献检索,摘要最后要注明 3~5个具有代表意义和提纲挈领的关键词。关键词应当是从论文标题、摘要或正文中提取的、 能表现论文主题的、具有实质意义并多次出现的词语,多为动词或名词(含词组)。不常见的、笼统抽象的,与本文没有密切关系,或完全没有特色的术语不宜作关键词。每个关键词不宜过长,复合词除外。
6、关键词的格式为:“关键词:”三字和冒号顶格写,不要缩进,黑体,加粗,5号;关键词内容用“;”隔开,五号宋体。最后一个关键词内容写完后不加标点符号。
五、英文摘要
英文摘要为必选项,其格式和编辑要求如下:1、另起一节。英文摘要标题为 “ABSTRACT(全部为大写字母),4号Times New Roman加粗,上面空一行,1.5倍行距。
2、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同,亦可按意译,但一定要符合英语语法,不得使用汉字专用标点符号。
3、英文摘要内容格式为: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,首行缩进2字符,行距为20磅固定值。要注意大小写。
4、英文的每个关键词既可以是单词,也可以是词组。
5、英文关键词的格式为: “Keywords(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):xxx;XXX;xxx(小4号Times New Roman字体)”,居左顶格独占行;不同的关键词之间加英文的分号“;”。分号后需要加一个空格,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任何标点符号。
6、应该注意的其他问题
(1)在行文中,各段落可以使用firstly, in the first place, Part one mainly focuses on; secondly, in the second part, thirdly, at last, finally等单词或短语。要求层次清楚,连接得当。
(2)—句话不宜超过两行。尽量不使用多个动词并列做谓语,力求简洁明了。
(3)能用正确动词的,不使用该词的名词短语形式。
(4)最好采取第一人称写作。
(5)中英文摘要页面要标页码,以罗马数字Ⅰ开始。
六、目录
目录为必选项,其格式和编辑要求如下:1、另起一节。目录的标题为“目 录”(字间空两个字符),3号黑体。居中独占行,上面空一行,段前0行,段后1.5行,1.5倍行距
2、目录的内容须列出中英文摘要、正文各组成部分的一、二、三级标题,以及参考文献、致谢和附录,并标明与上述内容对应的开始页码,标题与页码之间加自动生成的“……”连接。
3、目录内容一级标题为5号字,加粗,汉字部分为宋体,英文和数字为“Times New Roman字体,居左,页码右齐;二级和三级标题均为5号字,汉字部分为宋体,英文和数字为“Times New Roman字体,依次缩进一个字符,页码右齐;1.5倍行距。
七、正文
正文为必选项,具体格式要求如下:1、另起一节。正文内容中文用5号宋体,英文和阿拉伯数字用5号Times New Roman,每一段要缩进2字符段,行间距为20磅。
2、每一章要另起一页。各级标题字体字号分级要求示例为:1(4号黑体)、1.1(小4号黑体)、1.1.1(5号黑体)、1.1.1.1(5号黑体)形式可依次分至4级标题。4级标题以下以(1)及1)表示(5号宋体)。各级标题均左起顶格写,不要缩进。各级标题行间距为20磅。
2、图的格式。文中图须按照图在各章出现的顺序,按照图1-1、图1-2、图2-1等的形式统一编排图序。图左下注明“资料来源”,黑体,小5,固定值20磅。图标题位于图的下方居中,黑体,小5,固定值20磅。
3、表的格式。正文中表格,一律采用三线表(顶线和底线为粗线,栏目线为细线,一般要求上下线为1.5磅,中间线要求为0.5磅)。表格应按照表在各章出现的顺序,按照表1-1、表2-1等的形式统一编排表序。表的标题位于表格上方,居中,黑体,小5号字,固定值20磅。表格内容采用小5号字,中文用宋体,阿拉伯数字和英文用Times New Roman。表格左下注明“资料来源”,黑体,小5,固定值20磅。
图与图序、图名,表与表序、表名为一个整体,不得拆开排版为两页。当页空白不够排版图或表整体时,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,将图或表移至次页最前面。
4、正文中的注释和引用。作者引用的文献、资料及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,以避免论文抄袭现象发生。凡缺乏合乎规范注释的学位论文,只能获得“良好”以下成绩,必须给予充分重视。注释包括脚注、尾注和文中注三种形式。其格式和编辑要求如下:
(1)脚注,用于解释正文中不便说明的事项,以及用于解释正文中所引用参考文献的出处,列于引文当前页的页面底端。编号采用“①”的格式,尽量不使用默认编号格式。整篇文档统一编号。脚注不是必选项。
(2)尾注,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,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,列出引文的出处等。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,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。编号采用“[1]”的格式,尽量不使用默认编号格式。整篇文档统一编号。尾注不是必选项。
(3)文中注。是指对正文中没有使用引号处理的部分内容所作的简要说明,其内容以括号的形式列于需要说明的文字之后。这是论文正文参考文献引用的主要方式,是必选项。一般采用有以下方式表达:
在论文中的引用处以圆括号内加作者、年代即(作者,年代,字体字号与正文同)的方式表示,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。可按国际惯例,英文文献用作者姓氏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例如(Farrell,1997);中文文献用作者姓名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例如(张华,2000)。当文献作者有两个时,标注方式如(Sommerset & Lovekin,2000)或(张华、李平,2000)。当文献作者多于两个时,标注方式如(Sommerset et al,2000)或(李平等,2000)如果同一作者有一个以上同一年份的文献被引用,那么在文献标注和参考文献目录中要增加一个标识符如(1985a),(1985b)。如果论文中已经提到了作者姓名,则只需在作者姓名后面用发表年份加圆括号标注,例如“F.Modiqliani(1960)指出……”
(4)一二三级标题内的内容不得使用脚注和尾注,原则上各级标题也不使用文中注。
(5)脚注和尾注内容中的字体和字号为5号宋体,编号号码与文字之间没有空格。
其参考文献的列表顺序,与正文文种相同的参考文献排列在前,其他文种(参考文献表中的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集中,可分为中文、英文、日文、西文、俄文、其他文种等几部分,然后按作者字母顺序和出版年排列,中文按照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排序英语姓名以姓氏字母为序)排列在后。
八、参考文献
参考文献为必选项,是作者本人阅读过的、对写作过程帮助比较大的、在媒体上能够提取到的,以中英文印刷的主要参考资料,包括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参考论文、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参考书目(包括著作或教材)和网上参考资料(包括网站上的论文和数据等)三种形式。其格式和编辑要求如下:1、另起一节。中文参考文献的标题为“参考文献”,4号黑体。段前段后均为两行,居中独占行,单倍行距。
2、中文参考文献的内容依次按参考论文、参考书目和网上参考资料三种类型排序。每一类文献排序顺序均可以考虑按以下五种方式之一(一般选择第三种或第四种)确定:
(1)按其发表时间的先后排序,近期在前,远期在后;
(2)按重要程度(可分别根据论文本身的质量、发表刊物的影响或作者的影响进行判断)排序,重要的在前,相对不重要的在后;
(3)按正文引用的顺序排序,先引用的在前,后引用的在后;
(4)按第一作者姓名汉语拼音(从A—Z)的顺序排序;
(5)按第一作者姓名的笔划多少的顺序排序。
3、参考文献内容的汉字字体一律为5号宋体,数字和字母为“Times New Roman”字体,行距为固定值20镑,均不采用悬挂格式。
4、参考论文的格式按照参考文献著录格式(国标GB/T7714-2015)执行。具体可参考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355312827
主要参考文献(含外文文献)至少达到 50个以上(开题报告至少10个),其中论文应超过50%以上,近三年的文献应达到50%以上,英文文献应达到30%以上。
十、致谢
致谢为必选项,排在主要参考文献之后。具体的要求如下:1、另起一节。致谢的标题为“致 谢”(字间空两个字符),3号黑体。段前段后均为两行,居中独占行,单倍行距。
2、致谢的内容主要表述本人在写作中获得的感受,表示对相关人物(如指导教师、授课老师、帮助过自己的同学以及家庭成员)的感激之情。
3、致谢内容的字体一律为小4号宋体,行距为固定值20磅。
4、定稿时写本部分内容。
十一、附录
附录为非必选项,作者也可不安排此项内容。它是对正文起补充或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。其位置通常在正文之后,主要参考文献之前。其格式和编辑要求如下:
1、另起一节。附录的标题为“附 录”(字间空两个字符),3号黑体。段前段后均为两行,居中独占行,单倍行距。
2、附录中可以安排以下内容:
(1)放在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;
(2)复杂的数据图表;
(3)论文使用的字母或缩写符号的意义;
(4)计算机程序及有关说明;
(5)参考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全文或节选;
(6)调研的问卷等。
3、附录内容的字体一律为小4号宋体,首行缩进2字符,行距为固定值20磅(图表、公式除外)。
十二、纸型打印、页边距和装订的要求
1、纸型和打印:正式提交的论文,论文封面和封底应选用120克白色哑光纸打印。正文用A4纸双面打印,然后复印或胶印。装订后切割规格:290mm×205mm。2、页边距:上页边距2.54cm,下页边距2.54cm,左页边距3.18cm,右页边距3.18cm;不设装订线。
3、装订:定稿论文需要在左侧装订。